新民晚報消息,近期,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屢創新高,本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達7.7735。人民幣的不斷升值,使手中握有外匯的人急于尋找 出路﹔各商業銀行則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外匯理財產品,令人眼花繚亂。外匯理財產品中確有很多不錯的產品。然而,有一些理財產品卻充滿了風險,甚至是陷阱。
1-流動性風險不可不防范
流動性風險是指不能對理財產品進行提前獲取現金而帶來的損失。外匯理財產品的設計都有時間限定,短則3個月、半年,長則3年、5年不等。由于投資者在理財 前沒有考慮周全或突然急需用錢,不得不中斷理財,往往造成較大的損失。如某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,合約上寫明,該理財產品年收益率為3.65%,期限兩 年。如果投資者履行合約,兩年期滿可以得到如上收益﹔如投資者違約,未到期提前支取,沒有投資收益,還需向銀行繳納2%的違約金。過了1年,一位投資者因 兒子結婚,看中了房子首付錢不夠,只得向銀行提出“提前中斷理財”,并支付違約金2%。
有的銀行在設計外匯理財產品時,把流動性風險完全推給投資者,投資者承擔了風險,卻往往得不到任何收益。某商業銀行推出“銀行可單方面提前終止”的美元理 財產品,合約中規定,該理財產品年收益率為2.52%,期限3年,銀行可在事先約定的時間里不需要經過客戶同意,單方面決定是否提前終止該產品。該銀行將 投資者的外匯集中起來,到國際金融市場進行操作,當預計可以獲得較高利潤時,就把理財合約進行到底﹔當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,投資有風險時,就會提前終止 該理財產品,避免承擔損失。屆時投資者即使不愿意提前中斷,也必須被動接受。對于這種“單方面可終止”的格式理財合約,投資者在參加時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2-“漂亮數字”玩起障眼法
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眼球,有的理財產品玩起了數字游戲,打著“高收益”的幌子,在漂亮數字背后設下陷阱。如某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為13.5%,經 仔細了解,才知道這13.5%是3年的總收益。有的理財產品雖然規定了較高的預期收益,但條件苛刻,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如某理財產品收益率是與某種外匯 波動的范圍挂鉤的,每個季度的第一天,如果歐元/美元的匯率在1.2~1.225范圍內,就有1.5%的利潤派給投資者﹔如果不在這個范圍內,本季度利潤 為零。如果每年每季度第一天的匯率范圍都符合要求,那么投資者可以獲得4×1.5%=6%的年收益率,這也是銀行所謂的最高預期收益率。但如果沒有一天的 匯率在范圍內的話,投資者獲得的利潤為零。如果投資者去交涉,對方會說,預期收益
并不等于實際收益。當然,這種風險銀行一般是不會告訴投資者的,吸引人的那個“預期”收益,僅僅是個預期而已。
還有“累計收益率”也是個非常迷惑人的詞。有的理財產品上寫著:本理財產品挂鉤港股,無論升跌,皆可獲利,累計收益率為6%。粗一看,有6%的收益,不低 了。但累計收益率是“把多個收益段的收益相加”。比如,年收益率為6%,當然不錯﹔但如果是2年的累計收益,就顯得低了。所以,累計收益對投資者來說只是 一個相對概念,只有明確了產品的期限,才能真正計算出產品給投資者帶來的真實回報。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,一定要仔細閱讀條款,看清楚產品收益的計 算方式,然后將其折合成年收益率,這樣才能對不同理財產品進行比較。
3-保本承諾難抗匯率風險
在外匯理財中往往容易被忽視的是匯率變動的風險。2005年7月21日央行公布執行新的匯率政策并將人民幣升值2%之后,對原先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就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,且理財產品期限越長,可能遭受到的損失也越大。
一部分投資者由于工作忙,沒時間關注匯率變化的趨勢,受到了損失。比如,有的商業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寫明:“如果未來一年內人民幣匯率高于8.27, 則投資者獲得的年收益為4%﹔如果未來一年內人民幣匯率低于8.27,投資者可獲得0.5%的年收益”。如果對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變化稍加關注,一般不會去 參加這項理財產品。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,人民幣已經進入了升值周期,貶值的概率非常小,投資者獲得4%的年收益也就基本沒有機會了。
有的銀行推出“保本”外匯理財產品,承諾100%保本。“保本承諾”始終是讓人心動的一個條件,畢竟投資者的第一種心態是保証資金的安全,在這個基礎上再尋求資金的增值。
然而恰恰是這個意在保護資金安全的“保本承諾”,成了資金不安全的最大隱患。即使投資者完全按照合約條款屆時取回了本金,由于匯率的變動,此“本金”已不 同于那“本金”,即使資本金的數量還稍有增加,幣值與面值之間已發生了很大的背離。這時,投資者不僅損失了外匯儲蓄利息,如果是用人民幣換美元購買長期與 利率挂鉤的外匯理財產品,還要承擔人民幣升值和外幣貶值帶來的損失,因為匯率變化帶來的損失往往比得到的利息收益要大得多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